不待自己儿媳开口回话,小老太就自顾自打开报纸看了起来。</p>
字,她是认识的,她家住在黄埔区,原公共租界,是个老上沪人,夫家姓潘,她今年60出头,退休了,原来在医院洗衣房工作。</p>
她育有两子一女,老伴走得早,跟小儿子住一起,大儿子单位分了住房,早就搬出去了,原来想接她过去住,但是小老太不肯,认为这里才是她的家。</p>
拿起报纸,她看的入神,想当年她也在教会学校上过几年学,后来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给她读书的钱就退学不读了。再后来,解放了,公布拼音和简体字时候她也认真学了,目的就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,不能当一个不识字的文盲。</p>
在她的影响下,她俩儿子一闺女虽然没考上大学,但也是高中毕业,工作都很不错。</p>
看了一圈她没发现报纸通篇都是报道对外作战胜利的报道,也没别的啊。</p>
那为什么自己便宜儿媳会哭呢?</p>
因为对外作战胜利了,喜极而泣?</p>
这不可能,自家儿媳没这么爱国。</p>
那这到底为什么呢?</p>
想不明白的她开始咋咋呼呼的呼唤儿子,翻译成普通话就是:“哎呦,家明哦,不得了喽,你看来看看哦,你嘎子婆看着报纸莫名其妙的哭起来喽,你快看看这报纸上还有什么,阿拉没看到有特别的哦!”</p>
说完以后,她转过头对还在默默流泪的便宜儿媳凶巴巴地道:“说,你到底为什么哭,是我家亏待你了,缺了你吃,缺了你喝不成?”</p>
妇女用力摇头,流着眼泪,带着哭腔用不太地道的普通话说:“妈,不是这个原因,您别问了,行不行?”</p>
“不行,我为什么不能问,你这好好的突然哭了起来,不知道的邻居还以为我死了,说,你为什么哭,难道是你得到消息,以前相好的要回来投资不成?”小老太瞪着三角眼打破砂锅问到底。</p>
妇女捂着嘴还是摇头。</p>
小老太没办法了,正打算再仔细看一遍报纸上内容时候她小儿子潘家明,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,带着俩年轻人从卧室里走了出来。</p>
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潘志远,是哥哥,另一个叫潘志强,是弟弟,俩人年龄也就相差两岁。</p>
看到母亲哭泣,这俩年轻人一左一右的扶着母亲的胳膊忙问怎么了。</p>
妇女还是摇头不语,潘家明左右左右看了一圈沉声道:“好好的哭什么,到底怎么回事?”</p>
说着他接过母亲手里的报纸,仔细翻看起来,第一遍,没看出什么问题。</p>
第二遍,还是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。</p>
待第三遍,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报纸的照片上,终于看出了点端倪。</p>
深吸一口气,他从兜里掏出两块钱递给俩儿子道:“你们今天出去吃早饭吧,吃完了也别早早回来,拿着剩下的钱去找找工作。”</p>
年代的问题潘家兄弟俩都没念好书,高中时候就前后上山下乡着实锻炼了几年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